市人民医院以高度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以高新技术诠释救死扶伤内涵
2013年5月,市人民医院成功抢救 “最美司机”罗世清。 资料照片邹仰光 摄
心血管介入“杂交手术”全过程。仰光 摄
□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黄晓纯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急性心血管疾病不仅发病突然,而且危险性高,能否就近、及时进行救治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本着提高心血管疾病救治技术,为全市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强大的硬件支持和优秀的人才团队双重保障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突破,以一项项高新技术诠释救死扶伤的内涵。
2013年,威尼斯432888can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成功自主开展了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此后,该团队从运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技术成功抢救“最美司机”罗世清,到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等一项项高难度技术的顺利开展,并成立粤东首个胸痛中心,再到2014年成功实施了3例复杂心血管介入杂交手术……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打造全市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2014年该院共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近500例。
1 杂交手术解救“不治”患者
2014年9月20日,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联合胸心外科、麻醉科、导管室、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奋战6个多小时,成功实施了粤东首例心血管介入杂交手术,使一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脱离生命危险,顺利康复。这一被誉为国际心血管疾病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不仅解救了以往被认为“不治”的患者,更打破了学科细分、“内外”有别的壁垒。至今,该院已成功完成3例心血管介入杂交手术。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死亡率达70%~80%,以往不少类似病例在转送省级医院的途中经常出现生命危险。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该院心血管介入团队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进行“杂交手术”的方案。术中,胸心外科吕文强主任医师和韦武芝主治医师通过外科方式接起两条人工血管,为内科支架置入“开路”。紧接着心血管内科吴强主任和林宇鹏副主任医师为孙伯置入支架,成功修复破裂的血管。全程仅用3个5厘米小切口解决了传统手术需开腹、开胸几十厘米才能完成的难题。
杂交手术,兼取内外科技术所长,又规避了内外科局限,为病人获得最适宜的治疗,实现了更小的治疗风险、更短的住院时间、更小的手术创伤和更低的医疗费用。
2 “五点一线”搭起“生命之桥”
2014年5月18日,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120—急诊科—导管室—CCU—病房“五点一线”无缝对接抢救模式为众多急性重症心血管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市人民医院不断优化抢救流程,并实现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的无缝对接,成功抢救数百例急性重症心血管患者。
去年7月,急诊科接到呼救,一位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呼吸困难。明确地点后,值班医生及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带上相关抢救仪器紧急出车。转运途中,医生便完成了心电图、心肌酶等相关检查,入院后检查结果第一时间被送到了胸痛中心。经专家分析明确诊断,该名患者为急性心梗,必需立即实施介入抢救。绿色通道随即启动,导管室、介入专业医生均第一时间到位做好抢救准备,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被运送至导管室接受治疗。
“‘五点一线’抢救模式启动后,急性心梗患者抢救过程大约可缩短半个小时左右,这对保障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总主任徐名伟说。
3 介入封堵术微创“补心”
2014年10月11日,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了介入封堵术,成功救治了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患者。该项技术成功开展后,众多先心病患者无需远赴广州等大城市治疗,在家门口便可治好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人体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一类,中国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10万患者需要治疗。在市人民医院开展介入封堵术之前,每年我市都有不少患者被送到广州等地大医院接受治疗,辗转奔波给患者带来了极大不便。如今,先心病患者不需长途跋涉到广州等城市做手术,而在市人民医院便可放心接受治疗。
外科手术修补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进步,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死亡,再加上需要输血、术后遗留瘢痕等缺点,很多患者不愿接受。随着近年来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介入器械的不断更新,大多数先心病患者可以通过介入封堵的方法得以治愈。
据心内一科主治医师李建彬介绍,介入封堵术所运用的新型封堵器具有很好的可压缩性,可以通过2~4毫米粗细的导管从股动脉输送到心脏,到达缺损处后像伞一样张开,封堵住缺损。且手术是在微创的情况下进行,免开刀,免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一般在术后8~12小时就可以下地活动,第二天基本可以出院,对先心病患者来说,是理想的选择。
4 起搏器让心脏重新跳跃
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精进,心脏起搏器这一具有“救心”作用的医疗仪器早已家喻户晓。从1994年植入首台心脏起搏器至今,心血管内科已成功抢救了数百例患者。2013年,该院心内二科成功引进带有最新四极左室电极的抗心衰起搏+心脏自动除颤复律器(CRT-D);2014年,又引进省内第二台新型心脏自动除颤复律器(ICD),此台ICD体积更小,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还具备了无线遥测功能及肺水肿监测功能,这均标志着心血管内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据心内二科主任陈扬波主任医师介绍,该科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技术已非常成熟,属于常规性手术。在适当的局部麻醉下,通常只需在患者锁骨下方的上胸部切开一个约4cm的切口,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通过锁骨下的静脉进入心脏,并将电极的前端固定在心腔内的特定部位。然后将一个小巧的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将起搏器放入切口内的皮肤下,最后缝合皮肤,关闭切口。
陈主任表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能源的改进,心脏起搏器趋于微型化,年龄已不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障碍,高龄老人植入心脏起搏器的病例也越来越多。
5 球囊反搏联合冠脉介入撑开濒临阻塞的生命通道
继成功抢救最美司机罗世清以来,心血管内科的冠脉介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技术日臻成熟,急救体系不断完善。
据该科吴强主任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绝大部分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冠脉发生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脉急性闭塞,相应区域心肌发生缺血坏死。此时,迅速有效开通闭塞冠脉,使梗死心肌恢复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增加心肌的血流灌注。及早应用IABP治疗,可为病人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2014年9月,张大爷因剧烈胸痛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当时已出现休克。经检查显示,承担了心脏70~80%血供的冠脉左主干严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达95%~99%,随时可能猝死。如不及时实施手术,张大爷的心脏随时会停止跳动!可是如果实施手术,依照张大爷如此严重的病情,必须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辅助治疗下才能实施介入手术。
随即,由吴强主任、王楚林主治医师等组成的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沉着冷静,争分夺秒与死神展开了赛跑……凭借扎实的基本功,王楚林成功穿刺,在球囊反搏的支撑下,张大爷的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改善。随后心血管介入团队成功为张大爷实施了冠脉介入治疗,终于把张大爷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咨询电话:
心血管内一科、CCU: 0663-8660205(内科楼5楼)
心血管内二科: 0663-8660206(内科楼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