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我院护理部召开了2017年度典型护理优良事件表彰大会,会上共表彰2017年度典型护理优良事件23例,评选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1名,优秀集体3个。大会上4位护士代表分别讲述了发生自己身边的典型案例。
故事一:不放弃,创奇迹
2017年的一个晚上8点多,正处于下班时间的急诊科助理护士郑楠突然接到其父亲工友的一通电话,对方称其工厂一名女员工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郑楠了解情况后,一边通过手机视频指导旁边人员对患者进行简单判断、心肺复苏及呼叫救护车等一系列处理,一边飞奔现场。郑楠赶到现场后对其进行了现场评估,尽管病人几乎没有了生命迹象,大小便都失禁了,但是郑楠没有放弃,仍然徒手坚持着心肺复苏,浑身已经沾满了病人的排泄物。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家都期盼着奇迹的发生。幸运的是,病人总算恢复了一丝的气息,这时120救护车到达,郑楠协助救护车上医务人员一边抢救一边送到我院急诊科。把病人交给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后,郑楠才发现身上已浸满汗水和病人的排泄物,自己也累倒在地。经过全院多科室的通力协作,最后病人转危为安,康复出院。郑楠“不放弃,创奇迹”的精神也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和称赞。2017年12月18日的揭阳日报对该案例做了报道。
故事二:“谨小慎微”避免了一次漫长的抢救
众所周知,ICU收治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观察稍有疏忽,就很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2月份,刘阿伯因“严重咳嗽咳痰伴意识模糊”收治于ICU,经治疗干预后生命体征转为平稳。27日凌晨3:22,管床护士方华茹给阿伯做床边护理时,发现阿伯床边的心电监护显示一过性室性颤动,持续约2秒后又恢复正常。一向细心严谨的方华茹提高了警惕,她立即查看导联线接触,在排除仪器障碍结合病人综合情况,敏锐的她在报告医生的同时,马上复查床边心电图及心肺五联项,结果提示病情加重,心电图示阵发性室性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配合医生做强心、利尿等处理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方华茹这样说道:病情变化是有先兆的,不能只抓住某一点,需要全面分析原因。
故事三:寻找糖果的眼睛
2017年7月,神经外二科转来了名病情危重的复合伤小女孩。当时,女孩神志朦胧,身上插着气管导管、鼻胃管、PICC导管等4条管道,女孩无法经口进食,只能通过胃肠管及静脉进行营养供给,虽然全科医护人员竭力治疗和护理,小女孩的恢复仍进展缓慢,吞咽困难、流涎的情况一时难以恢复。在一次查房过程中,责任护士周玉芬发现小女孩的目光专注,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周玉芬看到小女孩一直注视着旁边一小朋友手中的棒棒糖,那双渴望而又无助的眼睛深深触动了周玉芬。是啊!9岁本该拥有喜爱的零食和满地的玩具,无忧无虑,却要承受着这般伤痛。周玉芬陷入了思考,怎样才能早日满足小女孩的心愿呢?在科室护长、主任的支持下,她联合主管医生、康复科医生对小女孩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组成了一个医护康一体化的康复小组,为小女孩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训练,十几天后女孩顺利地拔除了气管套管和胃肠管,实现自行进食,也满足了那双寻找糖果眼睛的愿望。
故事四:惊险ST
83岁的陈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近日因复发胸痛到心内一科就诊。一天傍晚,护士谢思思查房时,发现陈伯大汗淋漓,询问为什么会出这么多汗,陈伯回应可能是刚吃过晚饭,天气热而出汗。细心的谢思思注意到陈伯脸上表情一直呈痛苦状,耐心询问后,得知此时的症状与在家中胸痛发作时的症状类似且程度更深,思思立即警惕起来,迅速判断,协助陈伯平卧,指导其深呼吸,马上测量血压,呼叫同事推心电图机至床旁,并通知医生。结合心电图结果,医生初步判断陈伯已由不稳定性心绞痛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将陈伯转移入监护室进一步治疗和观察。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后,陈伯胸痛的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转为平稳。急性心肌梗死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导致局部坏死,死亡率高,早期及时开通血管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思思跟大伙儿说:护理工作迫切需要的就是评判性思维,面对紧急情况时要快速和准确地判断并配合医生处理,这样才能为更多患者赢得黄金抢救或治疗时间。
南丁格尔说过,如果你无论如何也养不成观察的习惯,你最好是转行不要再做护士了,无论你有多么善良,有多么喜欢护士这个职业,你也不适合做护士。有人也比喻护士是临床的“哨兵”,他们用爱和专业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为培养护士运用专业素养,主动观察、评估,及时判断及处理病情的能力,我院建立了护理优良事件上报分享及奖励机制,本次的表彰大会是一次树立典型、表彰优秀的盛会,是一个临床护士交流经验的平台,更是一堂用实际案例为活教材的生动教学课堂。
获奖个人、集体代表与领导合影
护理部
2018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