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沈宁医学硕士(右)正在为患者实施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支架置入术。
本报讯(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黄晓纯)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中,已成为21世纪血管外科发展主要方向之一。近日,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全市首例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支架置入术,标志着该院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上走向新的里程碑。
74岁的张大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平时走一小段路就要休息好一会儿,近半年来经常在下半夜因小腿抽筋而痛醒。一开始,张大伯以为是缺钙引起的,可补了钙也无济于事,甚至越来越严重。遂到市人民医院就诊,CT检查显示为右股动脉中下段闭塞,而张大伯的症状正是下肢动脉闭塞所引起的间歇性跛行。
据该院心内一科沈宁副主任医师介绍,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症状,以往需外科手术治疗,风险较高,且不完全适合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龄患者。而该院新开展的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支架置入术则是在局麻下,将导丝通过血管闭塞或狭窄处,应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手段疏通血管病变、恢复血供,适合高龄或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疾病的患者。
确定手术方案后,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黄文晖、董豪坚的指导下,徐名伟、沈宁携手多名心内科介入团队骨干为张大伯实施了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支架置入术。术中医生通过体外操纵细若发丝的导丝游走在病人的血管中,在右股动脉病变处放置支架、开通右胫前动脉并球囊扩张,张大伯下肢血供即时得到恢复,保住了右腿,免去截肢悲剧。术后,张大伯体表仅留下一个不到3毫米的穿刺针孔,次日便可下地行走,几天后行走正常。
据了解,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调查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即三高一抽)的高龄人群更易患病。一般好发于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大、中型动脉处,最终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缺血症状。随着缺血症状加重,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表现,当病变发展至动脉严重闭塞且侧支循环不佳时,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最终导致组织坏死、坏疽,危及生命,一部分病人将面临截肢危险。
沈宁提醒,半夜抽筋痛醒不一定是简单的缺钙,特别是“三高一抽”高龄高危人群,如感下肢麻木、发凉、易抽筋、跛行、静息痛,下肢皮损难愈合、坏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以免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