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设备: PET—CT1台、CT3台、MRI2台、DSA3台、乳腺钼靶机1台,硬件水平处粤东领先地位
■人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7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6名,硕士以上毕业生3名,人才优势凸显
■学术:近几年该科共获市级进步奖5项,去年获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一项,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黄晓纯 赵晓菊
一个医院的医学影像科,向来是设备依赖型科室,又是人才集聚之地。设备、人才于医学影像科而言是相辅相成的。
2014年12月12日,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高端派特CT(PET-CT)招标工作,并预计于2016年初正式安装投入临床使用。这意味着,该院的影像诊疗硬件将与国内最先进水平接轨。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该院影像科拥有精良设备和优秀人才。在这个大团队中,设备和人才和谐共融,精准的检查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的诊疗依据。医学人才的价值也在高端设备和医疗团队的支持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目前医院正在建设门急诊住院综合大楼,大楼建成后,将更有利于医院打造粤东一流的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我们将通过整合现有各种影像技术资源,进一步细分影像专科,加强与国内一流影像科接轨,同时PACS系统实现全面数字化影像管理,从而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医学影像服务。"在影像科总主任黄伟鹏主任医师心中,影像科未来的发展蓝图已然清晰。
这个蒸蒸日上的三甲医院影像科,究竟有哪些高端的检查设备?它们有哪些强大功效?本期,记者将走进影像科,去感受信息化时代,高端影像检查设备如何为临床诊疗提供精准“导航”?又将为患者带来了哪些便捷服务?
光子双源CT
在一般多排螺旋CT做冠状动脉增强CT(即冠脉CTA)检查时,患者不仅要较长时间"憋气",而且心率过快或心律不齐的患者还须服药降低心率,以满足检查需要,这些无疑给患者造成不少麻烦。随着科技发展,新的医学检查仪器不断升级,心脏冠脉检查不再“挑对象”,心率过快或心律不齐的患者均能轻松应对,接受“绿色、精准”的筛查。
省内首台、全国第七台超高端光子双源CT正在运行。
3.0T磁共振被视为多种疾病诊断“金标准”。
DSA为高难度介入手术提供技术保障。
越来越多女性重视乳腺钼靶检查。
床边移动式DR为危重患者提供紧急放射诊断。
今年6月份,省内首台、全国第七台超高端西门子第三代光子双源CT(以下简称“光子双源CT”)落户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至今为止,已为300多位患者进行心脏冠脉CTA检查,成功率达100%.这一扫描速度超快、辐射剂量超低、图像质量超高清、组织鉴别能力显著增强的尖端仪器,仅需0.25秒便能完成高质量的心脏扫描成像。更神奇的是,它“不挑对象”,老人或婴幼儿等难以配合的患者,接受扫描时均无需使用镇静剂,也不用屏住呼吸,一次扫描即可实现冠脉血管成像、心肌灌注成像、心功能分析三方面的检查目标。
记者了解到,光子双源 CT融合炫速扫描和创新减低辐射技术,还实现了低辐射剂量和低造影剂用量的“双低”扫描,其检查辐射剂量仅为普通常规CT的1/10,将X射线对受检者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也使得冠脉CT、肺癌低剂量早期筛查等成为常规体检项目。此外,该设备在痛风的检查、泌尿系结石的成分分析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价值。
3.0T磁共振
从购置1.5T磁共振,到添置全市唯一的一台3.0T磁共振,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诊断领域又实现重大突破。这台被不少患者奉为“高大上”的3.0T磁共振,如今已承担了该院超过60%的磁共振检查工作量。它以无可比拟的优势,更快、更精准、更全面地发现病变为诊断提供更多的准确信息,从而达到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由于拥有更高的信噪比、更快的扫描速度、更好的成像效果以及更全面的功能成像技术等优点,3.0T磁共振对临床医学的诊断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及肿瘤放化疗后的治疗效果评估上有很大价值,且被视为盆腔疾病、软骨病变等多种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据核磁共振(MRI)室主任陈卫鹏副主任医师介绍,3.0T磁共振还有一大优势,其高敏感性可以发现更小的病灶,给患者治疗带来更充分的时间。而且,其平均扫描速度比普通磁共振快20%,这不仅大大缩短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及检查时间,同时在很多系统器官的检查也获得了普通磁共振不能达到的效果。
3.0T磁共振的引进使该院影像诊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生对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影像科各医技人员均多次被派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同时每周邀请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教授前来会诊、举办学术讲座,使疾病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据悉,自1997年开展磁共振成像技术以来,该院检查病人10余万例次,阳性率达80 %以上。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
2013年1月,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喜添新成员。价值千万元的飞利浦FD20大型数字平板数字血管造影机落户介入手术室。今年6月,该院又引进了第2台同规格的DSA,先进的血管造影设备为介入诊疗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平台,使许多高风险、高难度的介入手术能更有效、更顺利地开展。
提起DSA,经常与它打交道的医生都会亲切地称呼它为“大C臂”。但这不是简单的C型臂,介入手术室护士长洪晓华告诉记者,DSA的C型臂可以完成三轴运动,能够满足心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以及非血管性介入等多学科的介入手术操作。
心肌梗死常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令人不寒而栗。有了DSA,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医生通过DSA高清晰数字化显影直观显示血管、微血管走向,精确定位病灶,在心梗患者狭窄血管处放入支架,撑开濒临闭塞的生命通道。
据了解,DSA在临床中可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CAG)、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堵闭术、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主动脉夹层、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栓塞治疗及血管闭塞性疾病的支架植入以及各类肿瘤性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在DSA等硬件设备的支持下,市人民医院已成功完成了心血管介入“杂交手术”,急性心梗支架置入术、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心脏射频消融术、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支架置入术、ERCP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术等高难度介入手术。
平板钼铑双靶数字化乳腺摄影X线机
“看一下这张钼靶片,就知道钼靶在诊断乳腺癌上多有参考价值了。”当记者走进乳腺外科副主任蔡振海副主任医师的办公室时,他正拿着一张刚刚从体检中心调出来的钼靶片仔细研究。钼靶片上,患者双侧乳腺肿瘤清晰可见,外行人也一眼便能看出来。
2013年5月,市人民医院率先在粤东地区引进了大型平板钼铑双靶数字化乳腺摄影X线机,该仪器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乳腺影像检查设备,在保障充分显示乳腺结构的同时,将X线剂量降到最少,简便、可靠、无创。投入使用两年多来已为2000多名患者做过乳腺检查。
据蔡振海介绍,乳腺钼靶具有检查辐射量低、检查费用相对低廉、分辨率高、能够发现早期病变、受检者不受年龄、体形限制等特点,被公认为乳腺癌临床常规检查和乳腺癌预防普查的最好诊断方法。
随着人们对乳腺健康重视程度的加强,很多女性会主动要求进行乳腺癌筛查。通过数字乳腺摄影,可检查出临床触诊无法触及的结节,即"隐匿性乳癌"及微小的原位癌;还能发现2年以后有症状的早期乳腺癌。对于以少许微小簇状钙化为唯一表现的T0期乳腺癌,也只有凭借钼铑双靶数字乳腺摄影才能被早期发现和诊断,它将早期乳腺癌病变检出率提高30%以上,使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成为现实。
当然,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女性都需要进行钼靶X线检查。蔡振海表示,小于40岁的东方女性,通过彩超更有利于发现乳腺肿块;而40岁以上的妇女则可每2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月经来潮早、行经时间长、有乳腺癌家族史或曾患一侧乳腺癌等高危人群可适当提前钼靶X线摄影检查。“两者进行联合检查,乳腺癌的确诊率可提高到95%以上。”蔡振海说。
床边移动式数字化X光机(移动式DR)
飞速发展的市人民医院,目前已经配置了国内影像链的全线产品。临床中经常遇到很多无法移动的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放射检查,此时,床边移动式DR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该院购置了1台佳能公司生产的移动式DR,并配置了高端平板,可获得极佳的拍片效果,其主要的优点是:1.照片清晰。移动式DR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照片清晰,层次丰富,极大地满足了诊断工作需要。2.诊断快速及时。移动式DR连接全院影像信息管理系统,拍片完成后,图片即时可上传到医院各电脑终端,医生随即可查看照片,并获取放射诊断报告。3.减少辐射。移动式DR采用平板探测技术,大幅降低了X光辐射,有效保护患者健康。
据该院放射科主任罗海龙介绍,目前该院月均要为2000多例危重患者进行床边DR拍片,为高效、科学地救治病人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版照片均由 邹仰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