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转运救护车如同移动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配套了专业的新生儿急救专用设备。
拥有103张病床的新生儿中心,配套了床边彩超、高压氧舱、床边呼吸机等先进设备。邹仰光 摄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黄晓纯 生命力弱、抵抗力低、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是新生儿疾病的共同特点,将危重新生儿及时运送到设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医院救治,对成功降低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市人民医院自去年6月投入使用全市首辆新生儿转运救护车以来,逐步形成全市新生儿转运网络,利用雄厚的医疗资源、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救护经验“将移动的NICU送到危重新生儿身旁”,不断提高救治成功率,为全市危重新生儿的会诊、转诊、救治提供绿色通道。截至今年2月份已成功转运新生儿235例。
移动NICU对接基层医院 搭起生命绿色通道
2013年10月8日,一名男婴儿在距离市区约12公里的某基层医院诞生了。正当男婴家人沉浸在喜获麟儿的喜悦时,却被告知婴儿出现重度窒息,如不及时救治将有生命危险。据男婴家属回忆,当时该院对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技术尚不成熟,院内也没有成套的新生儿急救设备,若把患儿转送到市人民医院至少需要半小时,在没有相应救治设备的情况下,路上极易出现意外,产生生命危险。一时间,男婴家人陷入两难选择中。
所幸,市人民医院的新生儿转运救护车为该患儿提供了救治机会。“8660215……”该基层医院的医生第一时间拨通了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中心急救电话。接到新生儿转运申请,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中心急救转运团队立即赶赴该院接诊及抢救病人。
疾驰的新生儿转运救护车就如移动的NICU,第一时间出现在需要急救的患儿身边,搭起了患儿生命的绿色通道。“当时患儿面色苍白、四肢肌张力低、呼吸浅弱,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最高为80%左右,我们立即对患儿进行复苏气囊加压通气,但病情仍得不到好转。”随车医师詹陈洪告诉记者。急救转运团队遂采取进一步措施,经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等抢救,患儿病情逐渐好转。
随后新生儿转运救护车立即将患儿转运回市人民医院继续接受治疗。途中,患儿病情一度出现波动,经及时处理终于平安到达。经绿色通道,患儿转至新生儿中心接受进一步治疗。在全中心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护理下,该患儿终于脱离危险,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
建立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 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
记者了解到,2012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全面改扩建为拥有103张病床的新生儿中心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成为粤东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的新生儿救治中心之一。以该新生儿中心为核心的全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在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中心主任谢秀峰告诉记者,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并非一般的运送患儿,而应在转运的同时能对患儿进行急救和监护。该院依托雄厚的硬件设备、高水准的人才队伍资源,配备了2套专用车载转运温箱设备和一支经专业培训、具备丰富急救经验的高年资医护人员的急救转运团队,屡次成功完成危重新生儿的急救和治疗。出色的转运工作大大降低了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记者发现,新生儿转运救护车不同于普通的120救护车,车上不仅拥有普通救护车上的急救设备,还拥有转运温箱、转运呼吸机、监护仪等新生儿急救专用设备,而且车辆具有很好的减震系统。转运过程中,新生儿在转运温箱中,可以不间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机械通气等。新生儿转运救护车就如同移动的新生儿重病监护单元,成为转运、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重要阵地。
市人民医院首辆新生儿专用转运救护车投入使用后,正式建立了全市新生儿转运网络,接收、转运区域覆盖全市各行政区域。转运网络一旦接到转运申请电话,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中心急救转运团队立即随新生儿转运救护车到达转诊医院接诊,为患儿进行初步现场急救,并将患儿转运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我市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建立,解决了基层医院重症新生儿急救问题的燃眉之急,将危重新生儿转运到具有专业救治水平的医院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大地提高了患儿存活率,降低致残率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