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年完成ERCP约400例,技术水平和数量均处省内先进、粤东领先地位。图为袁楚明主任(左二)和陈海昕硕士(左一)为患者实施ERCP术。
图:消化内科年完成超声内镜例数约150例。图为程卫杰硕士(右)为患者实施胆管内超声(IDUS)诊疗。
图:袁楚明主任(左二)带领陈海昕(左一)、程卫杰(右)医生查房。
图:4月29日,李玉棠、陈其奎、沙卫红等多名国内外知名消化内镜专家出席“揭阳市医师协会消化分会成立大会暨消化疾病和消化内镜论坛”并就消化疾病最新进展和诊疗新技术等作报告。邹仰光 许晓东 摄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黄晓纯
4月29日,一场高规格的消化疾病和消化内镜论坛在威尼斯432888can举行,李玉棠、陈其奎、沙卫红等多名国内外知名消化内镜专家受邀出席论坛并就消化疾病最新进展和诊疗新技术等作报告。这是继去年8月份“西京消化病医院揭阳整合医学中心”落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以来,消化内科的又一大盛事。这个以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为主打技术,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等特色技术全面发展的广东省重点扶持建设临床专科,在整合发展中完善、充实,并不断推陈出新。
近期,该科开展了高难度ERCP,同时将ERCP技术和超声内镜完美结合,成功开展了IDUS技术,在胰胆管内微结石和肿瘤的诊断上获得新的突破。该科主任袁楚明表示,传统的药物治疗已无法满足部分消化疾病患者治疗的需求,只有借助内镜技术,开展以适用范围广、创伤小、恢复快为主要特点的内镜介入治疗才能引领消化内科学科新的发展,内镜下微创介入治疗必将打破传统药物治疗的瓶颈,推动消化性疾病治疗迈上新的台阶,让患者最大化获益。
配套高端医疗设备
为开展内镜诊疗技术提供平台
为了开展多项内镜诊疗技术,抢救更多重症消化疾病患者,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开设了粤东首个内镜介入室,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内镜设备并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里是集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于一体的前沿阵地,拥有多台套国内先进的消化内镜仪器设备。据了解,该科拥有各种胃镜14条,各种大肠镜8条,十二指肠镜3条,同时配套了飞利浦ERCP专用造影机,Olympus 290型内镜主机系统2套、超声内镜系统(包括EU-ME2主机1套,环扫GF-UCT260、扇扫GF-UE260镜各一根、小超UM-3R一根),胆管内超声UM-G20-29R1根,同时还配备了Olympus单气囊小肠镜系统、以色列胶囊内镜以及德国ERBE海搏刀系统等国内先进内镜系统。其中,价值400多万元的飞利浦ERCP专用造影机射线量非常小,仅为传统造影机的1/10,大大降低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伤害。
据统计,消化内科年收治住院病人约3500人次,年开展胃镜约1.5万例、肠镜约5000例。其中,近几年来该院开展ERCP手术近千例,今年第一季度已完成ERCP手术106例,技术水平和数量达省内先进、粤东领先地位。另外,该科每年完成超声内镜约150例,胶囊内镜400多例,并已独立开展小肠镜,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消化道早期癌、小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上颇具特色。
开展高难度ERCP
四大特色技术全面发展
袁楚明告诉记者,传统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道早期肿瘤、胆管结石等都需要手术治疗。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这些疾病可以通过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免去手术创伤。以ERCP为主打技术,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等特色技术并驾齐驱的消化内科,已基本实现人体食道、胃、胆道、胰腺等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全线贯通”。
在近千例常规ERCP手术的基础上,该科的医护团队前不久又向更高难度的内镜介入技术发起了挑战,成功为几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胆管结石患者实施了急诊手术。此类病人由于消化道重建致胃肠解剖结构改变,手术难度大大增加,对医生的镜下操作水平和临床应变能力提出了极大考验。
这是一例75岁的患者:黄老先生因反复腹痛、畏寒、寒战、发热,在外治疗均无好转,遂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据该科医学硕士陈海昕介绍,黄老先生入院时体温为38.5℃,面容痛苦,辗转反侧,腹痛难忍,询问病史得知黄老先生30年前因胃溃疡接受过胃部分切除术,CT提示胆总管下段结石、胆管明显扩张,血液检查为白细胞升高达31×109/L,血小板下降至32×109/L,诊断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血小板太低,外科手术出血风险大,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我们决定为其实施急诊ERCP.”陈海昕说。
手术时,医生发现患者食管附着了大量霉菌,胃内有大量食物残渣。原来,30年前黄老先生接受的是毕氏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消化道和正常人相比已发生复杂改道,常规采用侧视十二指肠镜行ERCP容易出现并发症,袁楚明、陈海昕当机立断改用胃镜进行操作,顺利到达主乳头后予插管并放置鼻胆管引流管,引流出大量黄色脓性胆汁。术后当天,黄老先生腹痛很快缓解,术后3天白细胞下降至15×109/L,血小板恢复正常范围,术后10天给予再次ERCP微创手术,在不需要开刀情况下取出了患者胆总管结石。
成功开展胆管内超声检查
为疑难隐匿胆道疾病诊断开辟新途径
消化系统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在诊断上颇具挑战性,就如胰胆管内的微结石或肿瘤,有时连B超、CT、MR甚至是超声内镜等现代检查手段都无法诊断出来。近期,消化内科在ERCP的基础上联合胆管内超声检查(IDUS)新技术,为疑难、隐匿的肝内外胆道疾病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标志着该院ERCP诊疗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据该科医学硕士程卫杰介绍,胆管内超声(IDUS)是经皮或经十二指肠镜在ERCP引导下将微型的超声探头沿导丝插入胆管内进行实时的超声扫描,以获取胆管管腔内、管壁内及壁外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而明确病变诊断。IDUS将ERCP技术和超声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由于是直接在管腔内全程实时扫查,因而可较好解决传统影像检查对微小或早期病变诊断的不足。
58岁的林先生因腹痛难忍收治于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相关检查发现,林先生的胆囊充盈增大数倍,常规CT、MR等检查均无法明确诊断。入院3天后,林先生腹痛症状加重,经肝胆外科会诊后,袁楚明和程卫杰运用ERCP+IDUS技术对林先生的胆管进行检查,找到了位于林先生胆囊管开口的附壁小结石,随即实施胆管取石手术,术后患者腹痛感消失,胆囊明显缩小,5天后痊愈出院。“IDUS在胆道小结石和早期胆管癌上的诊断极具优势,在判断胆道狭窄的良恶性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袁楚明说。